林象元善用噴皴、拓印等半自動性技法及渲染的效果,在作品中透過視覺藝術角度,注入一些新元素。如顏色的靈活運用以及構圖上的獨特創新,更承襲現代水墨之技巧,其噴皴山水更令人反思傳統藝術創作思想的框架該如何跳脫,讓作品更具層次、景深存在,進而創造出獨特的個人風格。
蘇玄德承襲傳統水墨畫的繪畫精神,並融入中國傳統思想老莊哲學之二元論,即老子心目中的「道」之美,是不可言喻之藝術進程與發展。猶如劉老師所詮釋之現代水墨宇宙觀審美哲學,從此觀點出發通往「道」式的致思審美方向,在現代水墨中成為了特殊思維的新策略。
莊淑珍利用雪銅紙不易吸水之特性,融合水拓法、漬墨法及乾刷等技法,巧妙發揮現代水墨所推崇之「白線的張力」,運用留白線條方式,突破傳統山水意象的形式藩籬,不僅保留中國藝術的精髓,更型塑出個人現代水墨藝術創作風格。她的作品中,漸層的藍有如波濤洶湧之猛浪,氣勢磅礡,細節中卻又吞吐出女性特有的精緻縝密,顯露這資訊時代中不斷創新、演進的藝術精神。
連瑜在陰陽二元論中,領悟萬事萬物難以分割的一體兩面共生的結果,具體的展現即是白色線條在黝黑墨色上跳躍翩舞,讓畫面更顯靈活、生動且充滿生命力,尤其她的抽象水墨,不僅承襲劉老師的「白線」,更從不同層次的「黑」,成就了屬於連瑜一種獨有的藝術標誌、創作語言,展現出黑與白相互依存、缺一不可的和諧韻味。
林麗姬自創的「彈指皴法」與「天羅地網」皴法,秉持劉老師「先求異,再求好」的理念,更發展出個人獨到的繪畫風格,其中以「幻化組曲」系列善用對稱的構圖方式,融合道家思想「物我同化」之概念,透過現代水墨藝術表達,激發出屬於林麗姬藝術的原貌,更充滿著融合道家、現代水墨的心靈撫慰以及生命力量。
李裘迪對自然美感的追求具極高敏感度,透過細膩觀察將自然萬物之瞬息萬變,轉化為她的藝術語言。將如此情誼寄託於山水,記錄自然之美。透過現代水墨創作,色調上的比例處理合宜,構圖合宜完整,將氣勢滂沱的山中雲海再現於筆墨中,卻更流露出柔情似水的感動筆觸。